国家发改委昨天宣布,自5月10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330元和310元,折合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24元和0.26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油价下调将缓解成品油市场批发和零售滞销的状况,也将减低相关行业的用油成本,不过,“两桶油”炼油板块减亏的步伐将被拖慢。
自从3月20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以来,国际油价呈现震荡下行态势。国家发改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9日,国内油价挂钩的辛塔、迪拜、布伦特三地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比3月20日下跌4%,达到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边界条件。
此次调价不仅是今年第一次下调成品油价格,汽柴油各降330元/吨和310元/吨的降幅也创下了成品油价改以来的新高。
据统计,自2009年以来,成品油零售限价下调五次,单次最大幅度仅为300元/吨(汽柴),最小幅度为140元/吨(汽油)、160元/吨(柴油),此次下调突破了2009年成品油价格改革以来单次下调幅度最大的纪录。
大幅下调或与成品油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有关。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一季度成品油两次涨价总计达900元/吨,使市场陷入了供远过于求的尴尬境地,市场交易量十分低迷,中石化和中石油都进行了降价促销,民营炼厂的批发价也有所下跌,所以大幅降价或许也是为了顺应市场形势。
另一方面,国际油价下跌是国内成品油价改的有利时机,但此次油价下调之际,成品油新定价机制仍未同时出台。
某大宗商品资讯机构表示,成品油新定价机制或将加快调价频率,而目前国内经济运行局面尚不稳定,调价频率越快,可能对下游的影响亦越大,会导致通胀预期明显加大。当原油期货跌至80~85美元/桶时,新机制出台可能性较大。
(责任编辑:沈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