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炎热,饮料市场本该是销售旺季,然而调查发现,入夏以来,市区不少超市饮料专区却显得有些冷清,为了刺激销量,不少饮料品牌大打“降价牌”,有的品牌果汁饮料降价幅度达20%。
销量降三成
局调查,大型超市部分品牌的果汁饮料正在降价促销,或与塑料餐具、饮水壶进行捆绑销售。以一款1.25升的瓶装果汁饮料为例,促销价较原价便宜了1.1元;另一品牌250毫升西柚汁饮料原价3.5元,促销价2.8元,降了20%。尽管如此,市民购买的热情却依然不高。
据了解,今年“塑化剂”事件曝光后,大部分市民就很少购买果汁类饮料。入夏以来,瓶装饮料的销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成左右。今年6月果汁饮料和运动饮料的销量明显下降,矿泉水和碳酸饮料依然保持去年的销量。
批发价下调
"塑化剂"事件曝光后的头两个星期,企业代理的台湾品牌饮料一箱也没卖出去。近期,代理的几款台湾饮料销量在慢慢恢复,但销量还远未恢复到塑化剂事件发生前。保守估计,今年夏季销量较去年同期至少下滑30%,饮料的批发利润其实很薄,为刺激销量,近期计划调整几款饮料的批发价,降幅在3%—5%。
业内人士透露,对超市而言,饮料利润不菲,有些饮料的利润空间在20%左右,夏季饮料销量上不去,对超市盈利会造成一定影响。8月至10月是饮料的销售旺季,部分超市正筹划将更多的饮料品种纳入接下来的促销计划中,通过附赠赠品、降价等方式,提高果汁以及运动饮料的销量。
有关人士表示,泉州规模以上的食品企业有100多家,其中从事饮料生产的企业寥寥无几,仅有数家,该市绝大多数食品企业主要生产膨化食品、蛋黄派、糖果、果冻等,大多数食企的销售没有受到影响。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