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片数量多、四散在不同祭祀坑,出土年代不尽相同、时间跨度达37年,怎么将三星堆里的考古残片还原成华美的铜像?新一轮三星堆考古发掘已经出土1.7万多件编号文物(文物行业分析报告),数量庞大。面对大量的出土文物及残片,为了提高修复效率,三星堆考古团队尝试通过人机协同方式下的人工智能辅助文物修复工作。
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由出自三星堆不同考古区域的文物,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跨坑拼接”而成,其组件分别来自2021年3号坑出土的铜顶尊跪坐人像、1986年2号坑出土的铜尊口沿以及2022年8号坑出土的铜神兽。还原它的难度非常大。我们借助人机协同模拟技术,先完成‘数字拼接’,再进行实体文物拼接,最终跨坑拼接。
对文物进行全方位扫描,建立三维模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取碎片的几何特征信息,计算彼此的匹配度;分析受力数据,验证不同拼接组合的可能性……无需触碰实物,研究人员可以在数字空间进行模拟拼对和复原,充分验证各种可行性方案。有了人工智能助力,目前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已基本确认完整。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透过玻璃墙,游客可以清晰看到修复师们正在使用仪器观察文物残片。一侧大屏上,分散的数字青铜残件逐渐聚拢,30多个残件实现拼对,最终组合成一株完整的数字青铜神树,高2.88米。
在电脑上将文物原貌拼接还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加持,2号青铜神树成功实现‘数字重生’,跨越3000多年再次与世人见面。”“经过考古学家和文物保护修复专家评估,如果采用传统的物理加固方式复原,不仅难度大,而且耗时长,文物本体也易损伤。因此,先对2号青铜神树进行了数字模拟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