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由于特殊的地域和文化,拥有大量的墓葬出土纺织品和少数民族服饰,收藏的纺织文物数量在全国前列。而湖南省的文物修复人才,仅湖南博物院有一支专业团队。目前整个湖南省仅湖南博物院有专业的纺织(纺织行业分析报告)品保护修复人员,屈指可数的保护修复人员已经无法应对大量的保护修复任务。
因其数量大,很难用具体的数字统计,同时文物修复费时费力,根据不同修复难易程度,修复时间少则三个月,多则一两年。培养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人才队伍,提升湖南省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专业能力迫在眉睫。为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不久前,为期三个月的“2024年馆藏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圆满落下帷幕。
学习了纺织文物常见织物结构、常见病害、常用清洗技术等理论课程和修复实践课程,每日花费10个小时全身心投入到文物修复工作中。她说:“修复过程从文物修复理念、文物认知、文物病害以及病害分析等,到制定保护修复方案,以及文物的清洗保护、整形,再到针线修复,直至最后包装,每一步都需小心谨慎。”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是我省唯一一所开设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高校。“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在行业内很是抢手。”该校文管教研室主任彭二珂说,近年来,学校文保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对口就业率80%以上,其中许多学生进入湖南省级和国家级的文博单位工作。
该校专业课程主要开设古陶瓷修复、青铜器修复、书画修复等课程,积极促进“委培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为文博行业培养了大量职业人才。彭二珂表示,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扩大文物保护修复专业影响力,不断完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不断优化文物修复与保护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文物保护修复人才培养势在必行,高校亟须积极行动,不断完善相关教育体系与培养机制。
目前学校正在大力培养文物数字化保护及利用人才,着重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采集和文物信息智能化分析等相关工作,以便为后期文物保护修复提供指导性、可行性建议。据了解,学院和省内各级博物馆共同建设了人才联合培养基地,构筑起文物工作领域优秀拔尖人才的联合培养及交流平台,充分发挥重点高校智库和文物工作一线事业单位的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