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全国气温渐暖,自今年2月中旬开始“发威”的“向钱葱”逐渐回归到了合理的价格区间内。期间,在北京等地甚至出现了10元钱买两根葱的行情,此番葱价暴涨行情虽让人咋舌,但却并不意外,联想起此前的“蒜你狠”、“姜你军”,“向钱葱”似乎仅是农产品价格暴涨现象中的一个“接力者”,而导致农产品价格的接连暴涨的原因,俨然成了一个谜团,且被卷入的对象却越来越多。
本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6%,在告别“负利率”状态仅1个月后,月度CPI涨幅的再度反弹,让人们意识到:通胀并未走远。
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了7.5%,其中鲜菜价格上涨20.5%,已远超猪肉价格11.3%的上涨幅度。业内专家指出,蔬菜价格的上涨主要是受天气因素影响,这样的短期扰动不会改变全年物价整体下行的趋势。
纵观今年一季度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走势,在春节期间达到峰值,其中,蔬菜价格呈现高位震荡走势,而大葱凭借凶猛涨势成为了一季度菜价上涨浪潮中的绝对“主角”。
对此,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解释称,“大葱价格涨幅尤其大,主要是受去年大葱价格较低导致种植面积减少、产量降低等因素影响。”近期阴雨天气和种植面积等因素成为推动大葱价格在龙年春节后猛涨的主因。
除去蔬菜价格的飙升,日前成品油价格上调所带来的“蝴蝶效应”不仅被归结为CPI涨幅超预期的原因之一;而且,从油价对物流成本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蔬菜的运输成本,间接助推菜价的高位震荡。
(责任编辑:沈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