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稻上市以来,收购市场一直呈现“籼稻热、粳稻冷”的格局,部分地区中晚籼稻价格甚至逼近了粳稻价格。而在籼稻市场持续坚挺的同时,早稻期货市场却低迷不振,不断创出新低,呈现出“现货强、期货弱”的格局,期现价格倒挂之势愈加明显。随着粳稻市场的不断走弱,部分地区已接近最低收购价格。为保持保持稳定,近期有传言说国家队已开始入市收购粳稻,预计一定程度上将对粳稻市场有所提振。但由于收储力度仍嫌不足,如果没有后续利多跟进,预计稻米市场仍难走出独立行情。
早稻期货一地鸡毛,期现倒挂愈加明显
早稻期货市场除上半年因干旱题材炒作有较好表现外,下半年基本呈震荡趋弱走势。虽然新早籼稻上市后高开高走,迭创历史新高,但期货合约却萎靡不振,期现走势背道而驰。9月下旬以后,随着新产早稻基本入库,早稻期货利多消息更为缺乏,郑稻走势呈现加速下跌之势,此后早稻期货合约就没有出现象样的行情,走势更为低迷。
进入本月中旬后,郑稻再次出现破位下行走势,主力合约ER205价格在5月下旬最高时超过2800元/吨,经过两波下跌后,最低下探至2400元/吨以下。本周在在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利好的刺激下虽有所反弹,但幅度也十分有限。12月1日ER205收盘报2456元/吨,总体跌幅仍相当大。经过大跌后,各合约之间的价差也大幅缩小,ER207结算价2445元/吨,低于ER205的2456元/吨,两者之间价差呈现倒挂。同期全国早籼稻收购均价在2500元/吨以上,期现价格明显倒挂。上周未,早稻期货合约全部跌破2500元/吨关口,最高的ER209合约仅收在2491元/吨,所交易的早稻期货价格一度全部低于现货价格。期货市场信心严重不足。本周市场虽有所反弹,但除ER209合约12月1日收在2517元/吨以外,其余品种交易价格距2500元/吨仍有较大差距。
早稻期货市场空头肆虐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国内稻谷丰收,供应压力较大。据国家相关部门预计,今年国内稻谷总产量为2.02亿吨,比上年增加574万吨,增幅2.9%。稻谷产量的大幅增加,奠定了市场做空的基调。二是外围商品期价大跌。11月中旬以来,欧债危机继续扩散,商品市场避险情绪不断升温,国内外农产品期价已处于下行通道之中,早稻期货难以独善其身。三是资金面较紧。在国家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后,货币政策不断趋紧。据测算,连续上调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回收了约42000亿元的资金,超过了2008年的4万亿货币投放量。随着市场资金的不断回收,前期由泛滥流动性推高的早稻期货价格回落再所难免。同时,早稻期现倒挂预示着后期现货市场的牛市行情将逐步终结。
粳稻市场收购遇冷,粳籼价差逐步缩小
今年稻谷喜获丰收,尤其是粳稻产量更是创出历史之最。但相当多的农户却无法高兴起来。由于粳稻市场高开低走,持续走弱,农户手中粳稻难以卖出好价钱。东北部分地区粳稻收购价格甚至逼近2600元/吨,个别地区甚至有价无市,稻谷根本无法出手。目前南方地区粳稻米走势依然偏弱,销区客商对东北地区的稻米采购热情不高,东北地区水稻收购仍较清淡,市场各方观望情绪较为浓厚,收购进度仍然较慢。
与粳稻走势不同,籼稻市场上市高开后仍保持偏强走势,市场收购活跃,“籼稻热、粳稻冷”的格局已持续了一段时间。近日籼稻价格虽有所回稳,但与粳稻的价差仍明显缩小。目前东北许多地区的粳稻价格已低于2800元/吨,甚至已经接近最低收购价。11月底,建三江和虎林等地出米率在60-65的圆粒水稻收购价格只有2520-2600元/吨。
而南方地区中晚籼稻的收购价普遍在2600-2800元/吨,如江西南昌县中等中晚籼稻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均价为2740元/吨,粳籼价格局部地区已有所倒挂,且随着粳稻价格的下跌,倒挂之势有所扩大。从大米情况来看,籼强粳弱也较为明显。 11月底,杭州市场安徽产标一晚粳米4040元/吨,安徽产标一晚籼米3860元/吨,粳米与籼米的价差为180元/吨。而在价差较大的2010年5月31日,市场安徽产标一晚粳米和标一晚籼米分别为3800元/吨、3060元/吨,粳米与籼米的价差达到了740元/吨。经过一年多的籼强粳弱表演后,安徽粳米与籼米的价差缩小了560元/吨。粳籼价差缩小的根本原因在于各自的供求关系出现了根本变化。目前粳籼价差已缩小至相对合理区间,预计后期粳籼走势将逐步趋于一致。
传言国企入市收购,粳稻市场提振有限
近期市场传言,为掌握粮源、保护农民种植利益,国家将在黑、吉、辽、苏、皖、宁六个粳稻主产省施行补库收购政策,收购量暂定为300万吨左右,且传言黑龙江、吉林、江苏、安徽等省已经开始收购。若情况属实,国家队进场无疑会对低迷的粳稻市场以较大的提振作用。
但据此断言市场就将转强则为时尚早。一是收储数量尚嫌不足。今年国内稻谷总产量大幅增加,预计比上年增加574万吨,单东北地区增产量就达400-500万吨。而东北地区去年的粳稻产量经过一年的时间尚未全部消化,在收储量低于粳稻增量的情况下,显然无法有效托起市场。二是目前外围农产品整体转弱,市场空头气氛较浓,一时无法扭转。如棉花市场自9月份开始临时收储以来,两个多月后,市场价格仍在收储价格以下方运行,说明国家收储政策的效应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体现出来。目前粳稻收储刚刚进行,收储效应仍有待观察。三是当前正是农户售粮高峰期,由于市场方向未明,预计加工企业仍不会大量入市,单靠国家队单打难以支撑市场。如果没有后续利多消息跟进的话,预计粳稻市场仍难摆脱弱势格局。
供求关系主导市场,稻米价格欲振乏力
在国家有力地宏观调控下,目前国内通胀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CPI涨幅逐月回落。以成本增加为主要推手的商品价格牛市也基本走到了尽头,后期供求关系或将成为主导商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
当前国内稻米市场供应总体较为宽松。经过连续增产,国内稻谷总产量再次迈上了2亿吨台阶,而今年稻谷需求量预计约为19500万吨,产需结余预计700万吨左右。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结构上看,2011年国内稻米供应均是历年来较好的一年。加上近几年稻谷库存每年都在提高,国内稻谷供应已由前期的紧平衡转为平衡有余,当前的粮食库存消费比也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安全线。
在稻谷产量不断递增的同时,由于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大幅上涨,近几年国内稻米价格并没有随着供求关系的改善而出现回落,反而不断走高。目前国内籼稻价格仍位于历史最高水平附近,粳稻价格也仅有小幅下跌。在稻谷供应显著改善,价格又位于较高水平的情况下,后期稻米价格继续走强的概率显然不大,相反走弱的概率在提高。目前距春节已不足两个月,年关备货行情即将展开,无疑会对稻米市场会构成一定支撑。不过在供求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今年稻米市场的节前行情有可能旺季不旺。年后,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利好政策出台,随着各地储备粮的逐步轮出,预计稻米价格仍有可能进一步走弱。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