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下半年,受国际经济环境影响,国内多数出口型企业都处在咬牙坚持的状态,装饰五金企业也不例外。业内资深人士在谈及五金产品出口时表示:“目前出口型企业遇到的困难最多,这主要是受汇率、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影响。尤其是出口退税率的降低,对企业出口影响很大。以五金锁具行业为例,一些出口企业销售十分艰难,在2011年广交会上的定单明显减少,只有过去的10%。同时,部分企业由于长期忽视在国内市场建立品牌营销渠道,因此,在短期内要在国内市场找到突破口必须下更大的功夫。”
在国际市场上,国内廉价的资源是最大的竞争优势。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中国有大量的适合做卫浴五金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如广东的佛山、潮州、中山,福建的南安和浙江、山东等地;中国有13亿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五金卫浴企业做出口的最大资本。
一份权威资料介绍,中国的建材产品,相比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国,在设计上的确是逊色一些。而在质量上(特别是大尺寸抛光砖)绝对不差,但价格却只是他们的四分之一。比如,600×600的砖在意大利出售是20多美元一平方米,而我国的一些企业为了打开市场,这种转的出口离岸价仅为3~4美元一平方米。正是由于原材料、劳动力等成本较低,才使得中国五金卫浴企业能以如此的低价与外国企业竞争。显然,前几年出口的增长刺激了各厂家扩大产能,而产能的增加将最终导致产能的剩余,给境外采购商增加了谈判的筹码,使得出口价格不断下降,这在过去几年的市场竞争中已经得到了体现。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我国平均每件出口卫生陶瓷的单价已经下降到了10美元/件,下降幅度超过20%。这意味着众多优秀的五金、卫生陶瓷出口生产企业已经不能够像几年前那样赚取相对丰厚的利润了。
对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人们记忆犹新。2012年第一季度,广东江门地区出口形势转暖,订单增加,在许多企业喜出望外时,欧美市场再度出现“探底”。1月底,在水口和址山两地调查了解到,有近四成做出口的卫浴五金企业面临停产或关门倒闭的窘境。据权威人士称,短期内,欧美经济难以向好,加之人工、原材料成本上涨,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中出口形势还将进一步恶化。
据了解,2012年,广东做出口的企业中,只有50%拿到了定单,有20%的企业因没有定单将转型。金融危机爆发和欧美经济未出现回暖,促使许多卫浴五金企业的销售策略发生变化。“现在的市场环境之下,只依靠外销一条路容易出问题。当然,把目前稳定而且熟悉的外销业务撤掉也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采访中,笔者听到不少企业老总发出这样的感慨。企业要渡过难关,需要根据市场的变化适时调整策略,积极寻找出路。有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就做得不错,如广东华艺、彩洲卫浴等企业在稳固外销业务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拓展内销渠道,内销与外销兼顾,两条道路共同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国的卫浴五金行业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许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营销渠道,这些渠道大多建在一、二线城市。随着五金市场的变化,三级市场或将成为五金企业的新战场。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分销还是代理,在开辟新市场的同时,不仅不能放弃老市场,而且要稳固老市场,这是确保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
(责任编辑:沈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