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冰箱还是空调,感觉售价都比较平稳。唯独电视,一到节假日就降价,几乎是家常便饭。反正我家里买的三台电视都是趁着促销降价时买的。真的便宜了好几千。”王先生说。确实,在很多用户眼中,电视似乎是一个只能落价、不能涨价的特殊行业。
业内人士解释,其实外界对电视行业是存在误解的。空调、冰箱这类白电产品,压缩机、塑料、铜、铝等各种原材料价格都是一目了然。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整机价格就跟随上涨。但是液晶电视则不然。液晶电视70%的成本来自液晶屏。近年来,液晶屏生产供给量越来越多,屏成本越来越低。所以,从成本构成上来讲,液晶电视价格逐年走低是正常现象。
此外,从LCD到LED,再到3D,每一代平板电视都要经历研发、应用、大规模量产,直至产品退市这样一个生产周期。而且,随着新技术应用加速,液晶电视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平板电视生产企业平均每3-4个月就会有一款新品上市。老型号降价普及,为新品上市让路,这也是营销策略。
眼下,厂商卖力地吆喝,消费者也呼啦啦地买,不过,平板电视企业的获利之路却是越发艰辛。在中国,平板电视的利润率早年能达到50%,但历经数轮价格战之后,平板电视全行业的净利润率已经降到3%左右。据三星电子2011年第四季财报,其2011年平板电视整机销售利润率仅为2.4%。
“平板电视行业的利润薄如刀片。”业内人士郭女士自嘲,而今一台32英寸液晶电视的售价甚至不敌一件女士外套。不过,对于厂家来说,利润再薄也得销售,固定成本在那里摆着,即使少赚点,至少能够回笼资金。业内人士表示,40英寸液晶电视卖到3000多元,基本就“没钱可赚了”。“卖一台电视,挣个30、50元绝不稀奇。”业内人士表示,一般平板电视只有在新品上市阶段有较为丰厚的利润,一旦降价进入产品普及期,也就无利可图。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一季度,我国内销彩电零售规模852万台,同比下降18.6%,零售额297亿元,同比下降24.5%,这是彩电行业继2011年后再次出现一季度量额齐跌的局面。“中国用户对价格极其敏感,降价拉动的效果非常显著,为了做业绩,也逼迫所有彩电企业不得不降。”业内人士感慨道。
碍于实体渠道成本过高,越来越多的厂家选择线上销售。这不仅能让它们更省钱,也能帮它们赚更多的钱。“同样一台液晶电视,同样的出厂价,厂家要加价35%才能在实体连锁渠道赚钱,但是在电商渠道,只要加15%即可赚钱。谁愿意放弃这样的渠道呢?”业内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沈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