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务院安排22亿元财政资金推广节能灯以及LED灯,到广东省出台推广使用LED照明产品实施方案……进入5月份以来,密集的行业利好无疑给困境中的LED照明产业注入一剂强心针。业内人士表示,一系列政策利好意味着国内LED照明产业应用领域的发令枪已经扣响,原本主攻国内应用市场的成都LED企业有望先于沿海LED企业度过行业寒冬。
与光伏产业发展路径相类似,随着欧债危机不断蔓延、美国经济复苏之路坎坷,从去年下半年起,大量国内LED照明企业订单出现下滑。在5月刚刚闭幕的第111届广交会上传出信号,今年以来国内LED企业来自欧美的订单普遍降幅达到三成。在此背景下,成都LED产业也陷入困境。
“由于身处内陆地区,成都LED企业主攻内需市场,使得这轮外需下滑对成都本土企业冲击相对有限。不过,相较于产业集聚程度高、产业成熟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成都本地的LED产业由于总体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有限。”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早在2009年底,新力光源、四川虹视等半导体照明龙头企业便抱团成立成都半导体照明产业联盟,“不过,随着其中部分中小型LED企业倒掉,目前仅剩少数龙头企业苦苦支撑”。
从国务院安排22亿元推广节能灯以及LED灯、到广东省出台推广使用LED照明产品实施方案……进入5月份以来,密集的行业利好给困境中的LED照明产业注入一剂强心针。
“尽管22亿元的推广补贴作用有限,但却是一个明显的政策信号,即LED产业在国内终端应用的发令枪已经扣响。”进入4月份以来,一直忙着接待全国各地客商的成都新力光源总工程师明显体会到了这种变化。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LED核心部件“芯片”在去年基本实现国产化,成本的持续降低让原本政府工程占主导的LED应用领域开始向商用扩散,“既然广东已经出台具体的LED照明产品实施方案,就意味着行业启动国内应用市场的条件已经成熟,可以预见的是,下一步上海、福建乃至四川的配套政策有望陆续出台。”
(责任编辑:沈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