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信部发布《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仍是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长迅速,将使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更加激烈。
规划指出,为抢占未来技术和产业竞争制高点,我国应当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目标形成5到8家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大型骨干企业,努力培育销售收入过5000亿元的大企业。
行业总体发展目标中称:“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保持在10%左右,2015年超过10万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2%;电子信息制造业中的战略性新兴领域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5%。
2010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达63945亿元,较2005年(31010亿元)翻一番,五年间年均增速超过15%;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一直保持在30%以上;彩电、微型计算机、手机等主要整机产品产量分别达1.2亿台、2.5亿台和10亿部,均占全球总产量40%以上,五年间年均增速分别为7.4%、24.9%和26.9%;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从业人员达880万人,比2005年增长329万人,占全国工业从业人员比重从2005年的8%提高到10%。
经过五年的发展,我国电子信息制造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但产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主要表现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总体上仍处价值链中低端,代工制造和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高,研发投入强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资源配置较为分散,产业政策环境亟待完善,内需带动机制尚未健全。这些问题和矛盾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由大变强,需要在“十二五”时期着力解决。
(责任编辑:沈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