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谷歌涉足智能手机终端领域并且凭借安卓系统获得巨大成功,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便纷纷效仿,加入这场移动互联网入口的争夺战。小米手机、阿里云手机、腾讯与华为的深度定制机HiQQ纷纷出笼。如今,百度也终于按捺不住了,酝酿在今年年底正式发布百度易手机。至此,互联网公司的移动入口之争将再度升级。
借智能终端布局移动互联
近日,百度将在12月正式发布百度易手机的消息不胫而走。在2011百度世界大会上,基于百度易平台的手机样机内置了百度自有的各项服务,包括搜索、地图、音乐、阅读和身边等。此外,它还提供各种云服务,例如支持180GB的云存储空间,支持用户通过不同终端上传文件。百度云端数据库将对上传数据进行智能识别,避免重复上传造成流量浪费。百度将与开发者合作,集成各种特色服务,例如智能数据分析、事件通知服务、网盘等。希望借移动终端平台通过云服务的形式影响更多终端用户,布局百度云计算战略。通过开放平台,百度将聚集很多应用开发者,开发出丰富的应用,提升用户体验。
在硬件生产上,百度选择了与戴尔合作。对此,有关人士并不看好,戴尔在智能手机领域没有话语权,在终端、操作系统和工业设计上都没优势。百度和戴尔结盟很难有机会。百度新首页,不仅在PC上,在移动终端,如手机和平板电脑,甚至汽车显示屏、电视机上都可以展现。而这一愿景能否实现取决于移动终端的覆盖范围有多广。2012年将是千元智能手机的天下。在高端市场,人们会选择iPhone、HTC、摩托罗拉等。现阶段,互联网企业手机的销量都不会很大,短期内其发展起来的难度很大。
该不该做智能手机
尽管智能手机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但互联网企业纷纷涌入,抢占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争夺用户和数据。对互联网企业是否该涉足智能终端,业界说法并不一致。有关人士认为,智能手机市场今后会出现一些“混杂体”,它们“既有互联网的基因,同时又有手机专业背景的公司,可以做出有创新的专业的事情。
不过,尽管很多人认为软件应用和服务才是智能终端能否成功的关键,但做硬件已经超出互联网企业的业务范围。硬件生产、管理复杂的供应链、应对复杂的产业链和竞争环境,都不是互联网企业的特长。对互联网公司而言,业务开展和竞争都应该在互联网范畴内进行,企业制胜关键是专注,在业务领域内坚持深度创新。
百度涉足智能终端,是为了“在移动互联网巩固自己中国搜索引擎老大的地位”。但这将拉低百度互联网业务的毛利率,可能无法向华尔街的投资者交代。此外,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已定,互联网企业没必要做智能终端,只需把应用预装到更多智能手机里。
也有人士并不完全认同,智能手机发展的历史还很短,未来几年的格局不一定会一成不变。百度要想成功,除了手机性能过关、提升用户体验之外,还应该考虑在二三线城市发展,因为中国智能手机的数量还很少,尤其是在二三线城市,当地人对智能手机并没有太多认识。如果手机预装一些比较受欢迎的应用,百度或许会有市场。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