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的困境以及共同的需求,促使中国、日本、韩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的钢铁行业走到了一起,亚洲这个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板块,即将联合发出共同的“声音”。9月26至28日,由中国“我的钢铁网”、日本钢铁新闻“JapanMetalDaily”以及韩国“Steel&Steel”钢铁研究机构三方联合举办的“2011亚洲钢铁论坛(AsiaSteelForum)将在中国上海浦东喜来登由由大酒店举行。
据介绍,亚洲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但因为铁矿石、焦煤等资源禀赋不足,长期以来,亚洲钢铁行业缺失了在世界钢铁行业的话语权,在国际谈判中持续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而三方机构联合举办“亚洲钢铁论坛”,旨在为亚洲钢铁行业,构建一个有效的非政府组织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以加强亚洲各国在钢铁贸易、投资、技术工艺以及钢铁全球化视野下亚洲钢铁的责任等方面的交流。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亚洲地区粗钢产量为88119.7万吨,世界66个国家和地区粗钢产量合计为139545.9万吨,即亚洲地区钢产量占比63.1%。其中中国、日本、印度、韩国的粗钢钢产量排名均进入了世界前十,亚洲板块是不折不扣的“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基地”。
但是,亚洲钢铁行业的巨大产量却没有带来对应的话语权,因为在铁矿石和焦煤等原料上普遍存在较高的对外依存度,亚洲各国在国际谈判中持续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饱受了高成本价格之苦。以中国为例,2011年上半年,我国共进口铁矿石33425万吨,同比增加2497万吨,增长8.1%。在铁矿石进口量猛增的同时,上半年进口铁矿石采购价格出现了37.4%的同比涨幅。
为此,在今年上半年,中国购买铁矿石共支付外汇537.77亿美元,同比增加192.93亿美元,增长56%。铁矿石垄断以及铁矿石价格的高企,近年来让中国钢铁行业“叫苦不迭”。中国钢铁行业的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为65%,焦煤对外依存度为7%,而在日本、韩国,这两大原料的对外依存度几乎是100%,因此中、日、韩的钢铁行业在原料价格话语权上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与此同时,亚洲各国钢铁行业之间的进出口贸易较为活跃。今年上半年,我国共进口钢材803.31万吨,其中从日本、韩国进口的钢材量占比进口总量的73%;同一时期,我国的钢材出口量为2432.58万吨,其中对韩国的出口量占总量的23.05%,为各出口国之最。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