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日前联合发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3月1日起实施。该指南对苯、甲苯、甲醛等8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设定了限值。
从文本内容来看,该标准主要适用于新车,许多人都知道车内污染主要是甲醛和苯污染。甲醛多是来自座椅、车顶装饰等内饰材料,而苯主要来自地胶。
这次标准也是特地“对症下药”,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稀、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要求,当然已经上路的车辆也可以参照。
不过检测也需要一定条件:采样时,在《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受检车辆须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车辆门、窗和乘员舱进风口风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发动机和空调等设备不工作。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出台的车内标准比室内标准略为宽松,原因是人们在车内待的时间短,且可以通过打开车窗、开启外循环通风设施等方式引进新鲜空气。相对汽车而言,室内很难通风换气。
具体来看,此次标准涉及的指标均为挥发性有机物,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还涉及温度、湿度等物理参数,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常规污染物,以及生物性和放射性指标。高力平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标准所针对的环境、污染源不同。
(责任编辑:沈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