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食品零售行业向来被称为现金奶牛,也是最吃现金流的行业。存货的增加及现金流的吃紧是值得警惕的事项,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这两项业务指标的恶化往往是危机爆发的源头。事实上,光明乳业的存货已从2019年的23亿元激增至2022年末的41.97亿元高位,其有关存货的资产减值损失在2022年也已达1.2亿元。换言之,在鲜奶产品保质期极短的常理下,光明乳业过高的存货很容易过期,出现滞销,最终导致资产减值,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我们再次对财务指标深剖还发现,2022年光明乳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6.49亿元,同比2021年的32.03亿元大幅下降了17.31%。对比同行来看,伊利这一指标在2020-2021年分别高达114.34亿元和310.8亿元;蒙牛则分别为92.25亿元和80.92亿元,两者均远高于光明乳业。 不难发现,26.49亿元的现金流可以说只是刚过及格线而已,够维持当前规模的经营活动,但并不具备给企业提供长期造血的能力。
与之相对应的是,光明乳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锐减,在2021年之前的三年还维持在20亿元之上,到2022年末仅为6.67亿元,同比骤降67.59%。如此一来,光明乳业面临着两难境地:一方面,基于以上谈及的战略规模扩张下的经营活动在不断耗用大量现金;另一方面,目前其现金流还需抵御高额存货带来的资产减值风险。这对于现金流本来就异常紧张的光明乳业来说,并不是好消息。
而为了改善现金流吃紧的境况,光明乳业也进行了一些将本增效的手段。比如,2022年就大幅缩减了广告营销费用开支,这两项费用开支仅为8.14亿元和5.64亿元,分别同比下滑14%和13.8%,远不及蒙牛乳业和伊利股份的零头。虽然收缩这两项费用短期内可以节约成本开支,但这对于本就需要长期投放营销才能提高品牌声量的乳制品行业来说,如何突破降本增效下的营销投放这一瓶颈,则是光明乳业需要长期思量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