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茶饮品类爆发的阶段,霸气橙子、多肉葡萄等产品曾经在市场上爆火,这不仅带火了品牌,还进一步带动了消费者对茶饮品类的热情。爆品、品牌、品类实现相互成就。 2021年,油柑和黄皮相继爆红,奈雪的茶、喜茶、乐乐茶等品牌纷纷推出相关产品。但进入2022年后,茶饮赛道没再出现现象级的爆品。
此外,近年来茶饮赛道出现了一个较明显的转变:随着品类的深化发展,茶饮产品的形态愈发多元化,“大菜单模式”成为了潮流,即以“中坚产品+部分新品”的形式来拟定菜单。 ,截至2023年2月,“2022中国茶饮十大品牌”中有9个品牌的茶饮产品SKU超30款,其中有5个品牌的茶饮产品SKU超40款。
茶饮门店的店型可主要分为快取店、标准店和大店模式。 目前,面积较小的快取店模式已经成为了茶饮市场的主流,在这种模式之下,品牌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快速拓张。 而标准店和大店则走的是重资产模式,提供多元的产品和“第三空间”的体验。 喜茶和奈雪的茶都是这种模式的先行者,他们曾经均尝试过以此来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但在发展过程中,他们的“第三空间”打造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挫折。在疫情影响和营收压力下,2022年,喜茶关闭了三层高的手造店,奈雪的茶则作出了战略转变,主推店型从200~350平方米的标准店改为80~200平左右的pro店。 “新茶饮+第三空间”未能大规模铺开,主要与产品特性和品类认知有关。“第三空间”的概念首先由星巴克引入至咖啡店中,随后,“第三空间”的概念得以在不同的咖啡品牌、独立咖啡店中复制、延展,成为了线下咖啡馆的特有标签。
而大部分茶饮品牌出于成本、坪效、投入产出比等方面的考虑都倾向于快取店模式,品类认知偏向于即取即喝,即便有少数品牌作出大店的尝试,也未能在市场中建立起明确的空间消费认知。 而2022年,市场上兴起的“围炉煮茶”的消费形式能较好提升消费价值感,三两知己围坐在泥炉周边,闲适地煮茶、品茶,这样的消费形式强调了消费者的参与感,其人均消费可达到50元以上。譬如,2022年底,奈雪的茶就在其旗下的生活方式集合店“奈雪生活”中,推出了围炉煮茶套餐,较受消费者欢迎。
这种模式是新茶饮探索“第三空间”的又一个尝试。但目前为止,“围炉煮茶”主要出现在茶馆、独立饮品店、独立酒馆,并未在连锁茶饮店中大规模流行开来,跟常规的茶饮门店的认知特性并不相符。而且这种消费形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只适合设置在露天空间,与茶饮品类主流的门店模型(商场店、商业区店等)不相适应,食物烤不熟、容易烤焦也常为消费者所诟病,其在未来很可能也难以成大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