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热门的餐饮赛道之一,茶饮品类的快速崛起史风光无限:资本涌动,品牌密集排兵布阵,万千创业者提刀上马,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内在中国开拓出了一个千亿级的赛道。
但是近年来,茶饮品类终结了野蛮生长的状态,出现了市场规模增速放缓、资本趋于冷静、品牌放缓拓展步伐等动向,这些动向犹如射线一般透射出了整个赛道的转向,也宣告着茶饮品类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我国现 制茶饮品类已经发展相对 成熟 ,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以珍珠奶茶为主的1.0“粉末调制阶段”,产品主打“茶叶+牛奶”的2.0“街头阶段”,以及以鲜果鲜奶为主的3.0“新式茶饮阶段”。在3.0新式茶饮阶段,茶饮品类有着较高的规模化程度。据红餐大数据,茶饮品类的平均城市入驻率(该品类所有品牌入驻城市率的平均值)为5.5%,高于咖饮(2.1%)、火锅(1.7%)等热门品类,在餐饮行业中名列前茅。
但不能忽视的是,前些年高速增长的茶饮赛道,近年来放缓了增速,赛道内卷愈加激烈。据红餐大数据,2015年到2021年,我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从422亿元增长到1419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为1423亿元,相比2021年仅增长0.3%。2022年,资本对于茶饮赛道的入局变得相对谨慎。首先,2022年茶饮品类披露的融资事件数和融资金额相较2021年均有所下降。据红餐大数据,2021年茶饮品类共披露了30起融资事件,披露的融资总金额超过125亿元。而2022年茶饮赛道共披露了26起融资事件,披露的融资总金额超过45亿元,与2021年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