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终于等来了久违的“烟火气”。在南京景枫中心的捞王门店内,此起彼伏的叫号声与员工穿行在店内忙碌的身影正在讲述一个“客流量有序恢复”的故事。该店店长表示:“工作日五点半之后,人就多了。休息日排队比较早,五点左右来才有空位置。”
位于B1层的茶颜悦色已提前迎来了第一波“阳康”的客人。人们挤在红色的围栏前,等待着一杯新出炉的网红奶茶。进入12月以来,随着堂食开放与双旦等节日经济的拉动,经历了三年至暗时刻的餐饮业复苏与反弹的逻辑已具备确定性。二级市场上,位于估值底部的“餐饮股”也迎来了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
A股市场上,全聚德(002186.SZ)、西安饮食(000721.SZ)、广州酒家(603043.SH)、同庆楼(605108.SH)等“餐饮股”已连续多个交易日大涨,其中,全聚德、西安饮食不仅收获多个涨停板,股价也再创新高。港股市场同样也是一片好光景,海底捞(06862.SH)、九毛九(09922.HK)领涨餐饮板块,种种迹象似乎都在表明,餐饮行业即将走出“水逆期”,迎接真正的“春天”。
但重燃烟火气并没有这么容易。资本环境的变化、后疫情时代被改变的消费习惯、持续下降的翻台率与并不好看的业绩表现以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氛围,都让餐饮业很难回到2019年。曾投出巴奴火锅、墨茉点心局等明星项目的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曾在去年年底的一次演讲中这样感叹:“这是中国(餐饮行业)最好的十年,也是最后的十年。”
市场环境与投资逻辑的变化,将餐饮企业拉回现实,它们专注精细化运营与单店模型的优化,核心考量的指标从象征扩张速度的门店数量变成了翻台率与平均售价(ASP)。一些更显性的变化也同时在发生。比如,更多的餐饮企业将视角投向社区店与下沉市场;比如,加盟与直营不再是餐饮圈里衡量品牌高低的指标;再比如,稳定的餐饮供应链企业一举成为了资本眼中的“香饽饽”。
一位在酒店餐饮行业泡了十余年的餐饮人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经历了三年,我们心里普遍的淡然,这会是春天来临时,最后的寒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