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川一路向东,过了黄河,会看到这样一片“光的海洋”:成千上万片蓝色的太阳能光板像向日葵一样逐光而动,粼粼光海之下,点缀着一条条红绿相间的“缎带”,那是挂着红果的枸杞林。这是宁夏宝丰农光一体光伏电站——全球最大的单体农光互补电站。电站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枸杞”的新型绿色产业发展模式,让银川黄河东岸16万亩荒漠化土地焕发盎然生机。光伏电站采用国际领先的带倾角平单轴自动跟踪技术,最大限度吸收太阳能,截至去年年底,与传统火电相比,已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4.7万吨,约等于种植8900多万棵树。
甘肃省酒泉市,这座曾经黄沙漫天、烈日炎炎的大漠之都,过去能源消费主要是煤,一方面带来环境污染,另一方面也浪费了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近年来,酒泉大力发展光热发电项目,由传统能源(能源行业分析报告)城市变为新能源城市,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全市累计建成并网风电装机1045万千瓦、光电装机286万千瓦,新能源累计发电量达11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3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亿吨、二氧化硫34万吨、氮氧化物17万吨。当地群众最直观的感受,是天更蓝了。
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脆弱的生态,让绿电转型的意义不言而喻。2019年9月,随着5万千瓦光热项目并网发电,国家首批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在这里建成。工程总装机容量70万千瓦,包括20万千瓦光伏项目、40万千瓦风电项目、5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及5万千瓦储能系统。
“光伏、风电是电源输出主力,光热、储能电站则作为联合调节,在光伏、风力发电进入低谷期时,以热能、电池储能发电进行补充。多种方式深度融合,实现供电的稳定性。”工程运维企业——中国绿发青海新能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强同波表示,目前,项目年发电量约12.625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0.15万吨,将有效降低大气污染,推动青海完全实现清洁能源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