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末,自新冠肺炎疫情首次爆发至今,已经过去了近三年的时间。疫情的时起时伏,无疑对整个零售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尤其是对于百货、购物中心等顾客密集型业态而言,影响更为明显。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深圳从2022年1月开始,商场平均客流量环比下降66%,直至五一期间才恢复到81%;3月28日上海封控之前,商均客流只有上年同期的20%-30%,4月直接“静默”;北京三月中旬商场客流也开始下降,4月25日管控升级后客流下降了35%,五一期间降幅甚至达到55%;2022上半年没有出现严重疫情的成都、武汉、南京等城市,商场平均客流量也都同比下降30%以上。
而随着中国新冠疫情防控成效渐显,经济社会秩序稳步高速恢复,多个省份的经济活动也逐步回归正常。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消费者也再度回归线下消费市场。与此同时,在疫情影响之下,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购物方式也发生了一定改变。一方面,线下消费渠道受阻,增强了消费者对于线上消费渠道的黏性。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至4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总额32887亿元,同比增长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提升至23.8%。线上消费增速正以明显高于线下消费增速的态势,成为促进消费回温的着力点。另一方面,除了日用百货和粮食果蔬等生活刚需商品之外,服饰和护肤、美妆产品的线上消费占比也保持着较高水平。疫情促使一部分消费者,尤其是消费能力较强的群体,重新审视家庭生活与工作生活之间的关系,在调整工作方式的基础上,重塑生活工作结构。在充分保证生活必需品采购需求的同时,更愿意维持生活品质需求。纵然消费市场瞬息万变,但始终不变的是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和购物体验感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