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8年,苏宁易购就开始了苏宁易购广场轻资产化的探索。当年6月,苏宁易购出资98亿元,占股49%,与恒大一起成立了深圳市恒宁商业发展有限公司。苏宁易购曾表示,该公司的设立出于线上线下融合运营的需要,也即为了苏宁易购广场的开发和运营,不从事其他任何地产业务。所有项目的投资方向必须以开设苏宁易购广场为目的,均以“苏宁易购广场”命名。
从财务数据上来看,投资期当年就实现了正利润,前三年收益较好,总资产收益率稳定在5%左右。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恒宁商业无任何对外投资,也即无任何子公司。若恒宁商业是进行苏宁易购广场的开发运营,一般来说前期比较难实现正向利润;由于是重资产开发的属性,也很难一直保持着不产生大额的非流动资产。但恒宁商业的全部资产,均是流动资产。值得注意的是,从2019年到2022年,苏宁易购广场的数量一直保持在37个,未有新增。
2021年恒大暴雷,同年,据苏宁易购2021年的财报显示,期内恒宁商业应收A公司款项约233.23亿元,由于A公司发生重大财务困难,恒宁商业针对该些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约209.9亿元。苏宁易购也相应按照权益法调整当期损益约102.85 亿元,这基本上是苏宁易购投入的所有本金和收益。
可以看到,恒宁商业应收A公司款项的规模与恒宁商业2021年的总资产规模相当,可以认为,恒宁商业的资金是直接流向了A公司。
总体来看,苏宁易购借助恒宁商业这一主体将苏宁易购广场轻资产化的尝试彻底失败。失败的原因还有待探讨,比如专门投资开发苏宁易购广场的恒宁商业,为何有233.23亿元的巨款流向A公司?这一投资方向的与公司成立之初的信息披露严重不符。当然,个中原因恐只有恒大和苏宁易购知晓。因此,苏宁易购在商业资产盘活方面,还有较远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