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属休闲零食赛道头部选手,盐津铺子与良品铺子虽然品牌名称相近,消费者也经常会把它们相提并论,但二者商业模式却大不相同。首先是生产方式的差异,与选择OEM贴牌代工生产的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等品牌不同,盐津铺子以自主生产模式为主,财报显示公司有超95%以上的休闲零食为自主生产。相较于贴牌模式,盐津铺子“以产定销”的生产模式,在原材料的质量把控和供货渠道的议价权方面均有优势,抓住了供应链成本控制的关键,继而一直保持着行业内较高的毛利率水平。
其次是销售渠道的差异,三只松鼠等品牌以电商渠道起家,后开拓线下渠道;而盐津铺子则与之相反,先从传统商超等直营渠道切入,随后布局经销商(包括新零售)以及线上电商渠道。2021年,盐津铺子大力推进产品升级转型,从“高成本下的高品质+高性价比”转型为“低成本之上的高品质+高性价比”,然而数据证明其转型效果平平。虽然目标是转型“低成本”,但盐津铺子2022年的毛利率仍未得到有效提高,且持续三年呈下滑趋势。
在2019年到2022年,盐津铺子的毛利率分别为42.87%、43.83%、35.71%以及34.72%。尤其在近两年毛利率下滑显著,从40%一路跌破35%,23Q1毛利率继续下跌至34.57%。可见,盐津铺子坚持自主生产以保持高毛利率的先天优势正在逐渐被削弱。
根据财报披露,盐津铺子在2022年全年的营业成本为18.89亿元,同比增加28.78%。其中辣卤零食、休闲烘焙这两类食品的成本增速要大于营收的涨幅,因此拖累了整体产品的毛利率,导致一再下滑。
盐津铺子在投资人交流会上坦诚表示,低估了社区团购等新零售渠道对传统商超渠道影响,2021年上半年公司在商超渠道人员推广、促销推广等相关市场费用投入过多,甚至有冗余,但商超渠道销售收入增长及渠道业绩未达预期。
不得不说,盐津铺子虽在2017年成功上市,是零食赛道中较为领先的选手之一,但在线上渠道的竞争上却显得后知后觉。专注电商渠道的零食品牌乘着互联网东风短时间迅速崛起,一定程度上抢夺了原本属于盐津铺子的“蛋糕”,削弱了其线下渠道的优势。由于固守传统商超渠道,盐津铺子错过了电商发展红利期。此后的黑天鹅事件,让社区团购爆火,而众多商超闭店和惨淡营收也让盐津铺子的利润出现了不小的波动。以传统商超为主要销售渠道,于盐津铺子来说显然是一把双刃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