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至2016年,类似的评论就已见诸报端。发表于2016年12月的一篇科技评论文章中,作者如此总结当时手机市场的同质化现象:在各手机商店走一圈,你会看到清一色的指纹、全金属、一体化机身......旗舰机通常配备前置椭圆形指纹识别或后置圆形指纹识别+三段式金属机身,‘千元机’则会采用前黑后白的“熊猫机”设计。
同质化的另一个方面,则表现在‘硬件堆叠’上。大部分手机品牌的发展时间并不长,没有足够多的技术研发以及生产底蕴,吸引消费者的卖点只能放到硬件配置上。毕竟元器件厂商也就几家,各家的零部件几乎差不多,譬如芯片主要来自高通和联发科,液晶屏则来自夏普、JDI、三星及LG。”
当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至历史峰值的5.22亿台,智能手机渗透率,也于2016年正式达至93.2%,接近天花板。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技术切换浪潮,至那时已基本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