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作家正在积极转型。凭都市硬汉小说《橙红年代》《匹夫的逆袭》为读者熟知的江苏网络(网络行业分析报告)作家骁骑校,其转型之作《长乐里:盛世如我愿》在去年拿下许多大奖,对革命历史如何进入网络文学的路径难题,《长乐里》作出了富有启示意义的探索。
这是一个精巧的双时空故事:生活在上海长乐里石库门的热血青年赵殿元,与爱人一同刺杀匪首时,偶然穿越到80年后,见证了民族独立繁荣的梦中盛世;又利用作为后人的信息差,穿越回80年前救出爱人。透视《长乐里》,不难发现革命历史题材网文至少面临两重跨越:对历史感和时代感的营造上,作家可以通过研读史料、观察社会来达到一定的“颗粒度”;真正构成考验的,还是作家对网文创新发展规律的探索。
通过在现实题材上叠加多种元素,网络文学有了拥抱现实的翅膀。放眼近两年江苏网络作家的现实题材创作,雨魔的《少年1927》巧妙采用了“穿越—成长—回归”的叙事结构,华胥云的《疾控档案》《来自天使小白的情书》糅合了职业、女性和言情,桑甜的《援外仁医》以年轻女性医生的视野,展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形象。
曾凭借《朝阳警事》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网络文学作品的江苏作家卓牧闲,则算是网文界独树一帜的存在。从《韩警官》到《朝阳警事》再到《老兵新警》,卓牧闲开创了网络文学“警务小说”门派,他的特色在于把日常生活写得尽可能细腻,把普通人的职业经历写得尽可能真实,把有关警察行业的知识普及写得尽可能“友好”。朴素翔实的警务小说能吸引一批稳定的读者,本身也说明,读者的品位在提升,审美趣味也变得更加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