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酱油营收增速锐减 海天味业业绩下滑

2016年03月21日    http://www.baogaoku.com   【字体:    

3月10日调味品巨头海天味业发布了《2015年年度报告》显示,其2015年营业收入为112.9亿,净利润25.1亿,同比2014年分别增长15.1%及20.1%,净利率达到创新高的22.2%。海天味业财务数据亮眼的背后,作为其最强势产品的酱油,营收增速只有6.6%,大幅低于公司的整体营收增速。

2015年公司整体营收增速由去年16.9%降低至15.1%。其中酱油营收增速锐减,由12.9%降至6.6%,未达预期,成拖累公司整体业绩主要原因。随着海天酱油营收增速低于公司的整体营收增速,相对应的,海天酱油(酱油行业分析报告)在公司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也由2010年的72%一路下滑至2015年的59%。酱油行业的收入增速在15%左右,其中产量和价格两个指标各贡献年均8%和6%的增长,而海天酱油作为酱油第一品牌,其最近5年的复合增速仅11.08%,低于行业的整体增速。

在酱油行业,也经历了两次产品升级,第一次产品升级是传统老抽酱油向鲜味酱油的升级,而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向“无添加”酱油的升级。在传统老抽酱油向鲜味酱油的升级阶段,厨邦酱油凭借“天然晒制天然鲜”的卖点崛起,在2010至2014年期间,厨邦销售额增加了1.2倍,而同期海天酱油的销售额仅增加了不到60%。如今热拼的“无添加”卖点,海天虽然也推出了“零添加”等海天老字号酱油来应对。海天的数据显示,包括老字号在内的海天高端酱油2015年产销量增速突破25%。但相对而言,占比更大的中低端酱油增速一般。

反观其非酱油类业务,2015年蚝油增速达33%,销量超过40万吨,目前仍是蚝油发展初级阶段;酱类增速18%,销量超过21万吨。品类结构上,上半年酱油占比62%,非酱油占比38%。此外,海天还表示,2016年公司小品类产品将会受到重视,料酒、醋饮产品相继规划推出,醋类产品实际增长快速,2015年保持20%增长,料酒和腐乳则贡献1个亿销售额。

近年来,中国酱油市场并购不断,且外资企业对我国酱油企业的并购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也给海天味业的酱油业务升级之路增添了更多的挑战。全球第五大食品企业卡夫亨氏3月9日在上海宣布,其投资约1.72亿元的味事达上海酱油工厂二期工程竣工。卡夫与亨氏自去年完成合并后,开始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亚式调味品是其除婴儿食品之外两大业务之一在此之前,已有多家外资企业进入这一市场。包括陆续收购了太太乐、豪吉、美极三个品牌的雀巢,以及从达能手中买淘大酱油日本味之素,联合利华也曾经收购老蔡酱油……国外“资本大鳄”来势汹汹,瞄准的几乎都是本土一线品牌,外资企业大手笔收购,看中的是中国调味品市场发展潜力,这也无形中加大了以海天为首的国产调味品企业竞争压力。

事实上,在酱油品类,领先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并不高,排名第一的海天也不到15%,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差异化竞争而生存的优秀公司也给海天酱油发展带来了冲击。其中,李锦记独特的渠道模式和美味鲜公司的双品牌战略,在竞争激烈的酱油市场就迅速占据一席之地,瓜分了海天的市场份额。

随着调味品行业的快速增长,调味品市场格局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2016全国调味品行业发展趋势暨蓝皮书分析,调味品消费出现明显分化,一线城市大卖场时代遭遇销售危机,高端仍然增长,但整体增长趋势缓慢,小超市便利店调味品销售年增长11.1%,二三线城市年增长速度为15.3%,呈现竞争多元化,调味品经营正在从线下向线上转移。海天还加强了对研发的持续投入,海天2015年在研发上的投入达到3.15亿元,2014年海天研发上的投入也超过3个亿。不过,在酱油面临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辅助产品和其他复合型调味品还未成大器之时,旗下最强势的产品就“亮起红灯”,海天味业公司能否抵御行业冲击实现其“全品类调味品王国”的梦想有待考量。

相关观点
    网站导航
    第一步 联系千讯报告库
    第二步 双方签订服务合同
    第三步 按照合同约定付款
    第四步 交付报告
    第五步 售后服务(一年)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010-58672576 / 81
    联系人:朱经理 韩小姐 刘小姐
    邮  箱:qx@qx36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