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粗钢产量为7.95亿吨,同比增长1.7%;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为7.31亿吨,同比下降1.5%。钢铁产量小幅增长,钢材消费略有下降。中国钢铁(钢铁行业分析报告)工业协会产业运行部主任刁力分析,现阶段我国粗钢表观消费量呈现下降趋势,钢材消费结构则在优化、调整之中。从钢材分品种产量看,中厚宽钢带、镀层板、焊管等品种产量增长较快,对应的是新基建、新能源以及汽车、造船和家电等制造业行业需求增长,部分对冲了房地产业下滑对钢材需求的影响。此外,钢铁产品直接和间接出口保持增长,有利于国内钢材市场供需平衡。
据中钢协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重点统计钢企营业收入4.66万亿元,同比下降1.74%;营业成本4.39万亿元,同比下降0.61%,收入比成本降幅大1.13个百分点。专家提醒,鉴于原燃料价格在本轮上涨结束后,仍会翘尾1个月至2个月,四季度企业在产量平控的约束下分摊成本的压力会较大。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钢铁企业应继续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政策措施,做好产能产量“双控”工作,加强行业自律,保持供给弹性,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坚持“三定三不要”原则,努力维护行业稳定运行。此外,要深入开展对标挖潜,积极落实“基石计划”,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企业联合重组。
今年8月,工信部、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发布的《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从供需两端发力,着力稳运行、扩需求、促改革、助企业、强动能,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稳定钢铁行业经济运行。
实现“经济性、生态性和安全性三维目标的动态平衡”是保持行业平稳健康运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其中,降本增效提高竞争力、保障经济性则是推动行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首钢股份着力抓好107项降本增效重点工作,前三季度实现同比降本增效20.7亿元。宝武马钢聚焦安全环保、生产稳定、产销协同等问题,以极致高效和提升材钢比为核心,通过产线分工,实现大批量、定规格、产线间的高效协同,提高成材率。新抚钢致力于冶金长流程多工序业务融合模式创新,推进铁—钢—轧联动,打破了工序界面壁垒,深挖工序潜力,实现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