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期间(从9月29日到10月6日共8天),全国民航累计运输旅客1708.2万人次,日均运输旅客213.5万人次,比2019年国庆假期(日均189.7万人次)增长12.6%,比2022年国庆假期(日均72.4万人次)增长194.9%具体来看,假期期间,全国实际飞行航班134321班,日均保障航班16790班,日均航班量较2019年国庆假期增长2.58%,较2022年国庆假期增长109.46%;航班正常率94.58%,较2019年国庆假期提高1.65%,较2022年国庆假期下降3.38%。
机场方面,双节期间上海浦东机场、虹桥机场客流完全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高峰日客流量超过34万人次。海南机场旗下海口、三亚、琼海岛内三家机场,“双节”期间日均旅客量均创历年国庆假期新高。3家机场期间完成的航班起降架次和旅客吞吐量,同比2022年分别增超1.4倍和2.5倍,同比2019年均增超20%。针对出行数据的大幅提升情况,3年新冠疫情后,供给侧重启需要时间,但旅客需求已经爆发。行业只能一边加紧恢复,一边支撑服务,不断完善细节。可以看到,在年初时,酒店价格猛涨;‘五一’假期前,高铁一票难求。显然过往购票时‘捡漏’的经验,在供小于求的市场不再奏效。
时至‘双节’,高铁车(铁路行业分析报告)次增加,节前捡漏机票重现,小众目的地重回视野……种种数据表明,旅游市场正逐步恢复正常。去哪儿数据显示,这个假期飞往辽宁丹东、广西河池、浙江舟山、江西景德镇的机票预订量,较2019年“十一”假期增长三成以上;飞往吉林白城、浙江衢州、四川巴中、四川甘孜等机场的机票预订量,较2019年“十一”假期增长一倍以上。
在国内游强势向上的同时,作为出境游基本全面放开后的首个长假期,中秋国庆期间,出境游迎来井喷式增长,人们出行的需求和意愿非常强烈。“十一”期间出境游订单同比增长8倍多。从“十一”机票预订数据来看,90后群体仍是出境旅客中的“主力军”,占比近三成;00后增速最快,占比已和80后相当,达到22%。热门机票目的地仍集中在港澳地区及亚洲国家;相较“五一”假期期间,跨洲长线国家如瑞士、西班牙、土耳其、俄罗斯、英国、法国等旅客增长速度最快。
目前每周实际执行的国际客运航班量已经恢复到2019年的52%,客运航班通航国家数已恢复至新冠疫情前的近90%。至英国、意大利、马尔代夫等14个国家的航班量已超过新冠疫情前水平。事实上,为推动国际航班有序恢复,今年以来,中国民航局成立工作专班,加大内外协同,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并采取多项措施支持航空公司运营,实施暂停一二类机场中外航空公司国际航班起降费收费标准上浮10%的政策,降低航空公司新开航班成本。